1、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主题?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其确定的主题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一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这一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
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
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2、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什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
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3、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
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
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
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
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
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
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持续提高。
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
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
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五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
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六是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
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
会保持和谐稳定。
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
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
重任务。
八是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
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九是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
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
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
十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
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4、如何面对存在的不足、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
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
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
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
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
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5、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哪些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
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
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
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
6、我们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能取得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
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
结奋斗。
7、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
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
指导思想。
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表明我们党又
一次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
本问题,突出表现为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先
进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求实精神、深邃的前瞻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
发展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深入探索在激烈国际竞争、重大社会转变、复杂利益格局条件下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
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开
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
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的实践推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心声。
9、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
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一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
下牢固基础。
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
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
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
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
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0、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11、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
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12、我们党如何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
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
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
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
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第四,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
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如何理解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1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
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
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17、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
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
特色。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
握这个最大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
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19、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
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
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
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
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丰富哪“四大特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
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